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方特色下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地方特色下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墓
公墓是规划出来供埋葬死者之用的土地。
公墓主要是指人去世后,将遗体或骨灰式遗物统一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地点。各种公墓其大致分如下类型:
1.古代诸侯王的公墓:有些也可称为皇陵,这是由权力而形成的。
2.宗族墓地:指安葬同一信仰或思想人员地方。
3.家族墓地:指安葬自己家庭有关人员的地方。
4.特色墓地:指因为某个特定***或战争等因素造成,而设立的安葬有关人员的墓地。
5.公共墓地:指是安葬社会各界人士去世后的地方,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印第安人埋葬死者的方法颇具特色。普通百姓死后只作简单土葬,但部落酋长死后却要受到格外尊崇。他们将酋长的遗体安放在庙宇中。这种庙宇的形式十分特别,下部用粗大的木桩高高撑起。四面透风,没有墙壁,地上铺着几张兽皮,供看管庙宇的祭司休息。上层才用来安放遗体。凡是死去的酋长都一律放在同一庙宇中,一个埃一个。这庙宇只一面敞开,三面和房顶都用编结精致的竹帘遮挡得严严实实。遗体旁还摆放一个雕刻得活灵活现的木偶,作为酋长的卫士。
印第安人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使遗体不腐烂的办法。
他们将死者的皮剥下,涂油晒干.再将肉刮下,把骨头包在皮革中,最后再包上原来的皮,经过这样加工的遗体,看上去完好如
有人说: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是受骷髅的启发而来的。
有一次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的画室解闷。当时,肖邦正为法国传说中凶神恶煞所困扰,夜里常常做着恶梦,梦见妖魔鬼怪要带他到地狱去。...... 也有 1837年,肖邦和他心爱的姑娘玛丽亚·沃德津斯基的恋爱终结了,这使肖邦很痛苦。也就是这一年,他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疾病的征兆。想起自己流亡在异国他乡,而祖国还在帝俄统治之下,他感到愤懑,这样,疾病更加重了。肖邦认为再也见不到亲人和祖国,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是降B小调,4/4拍,慢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没有前奏。开始,是描写送葬的行列,肃穆而缓慢地行进,远处不时传来低沉的丧钟声。主音“6”为其基础音,加上大量附点音符为其特色: B段里,先用八度音以附点音符向上推进的手法,表示出心情的激动和不安。后来,又在低音上用颤音演奏,这一段,也可以理解为肖邦对祖国命运的关怀: 随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单三部曲式。第二部分,第一段旋律安详而优美,但又略带些忧伤情感。它好似是对过去幸福的辛酸回忆。曲调的性格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段是从第一段发展而成。开始,它有离调的倾向,但很快又回到原调上: 经过渐慢之后,再现第一段主题。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力量稍弱,表示送葬的行列远去,乐曲轻轻地结束。以上又构成第二个单三部曲式。肖邦写完这首《葬礼进行曲》后,不久,他的病好多了,所以,这首曲子并没有急于发表。1839年,他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发现贝多芬在《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26号里,都有一个乐章是《葬礼进行曲》。在“第三交响曲”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里,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是悼念英雄的,所以,它们的运用,不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很高。肖邦的心目中也有自己的英雄,那是为波兰自由独立献身的人们。贝多芬的作法给他很大启发。于是,他效仿贝多芬,写了一首《降B小调奏鸣曲》编为作品35号,他把这首《葬礼进行曲》作为其中的第三乐意。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李斯特听到肖邦的这首《葬礼进行曲》之后说:“听到它,你会感到,这里哀掉的不仅仅是一位英雄的牺牲……而是整整一代人的牺牲。” 肖邦的《葬礼进行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丧葬仪式乐曲。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方特色下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方特色下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lskw.com/post/1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