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特色 > 正文

守岁地方特色,守岁民俗特色介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守岁地方特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守岁地方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湖南过年特色?
  2. 闽南地区地方特色的民俗有哪些?
  3. 60年代过年特色风俗?

湖南过年特色?

1.团年饭:湖南人十分重视团年饭,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团年饭一般在腊月二十九举行,意为“***”和“清点人丁”。过大年时,用餐仪式分为两个正餐,分别在三十和初一的早餐

2.拜年:湖南拜年有严格的顺序,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即初一给父母拜年,初二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四给姑姑阿姨拜年。

守岁地方特色,守岁民俗特色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开门炮:初一凌晨,株洲地区各家男女穿新衣,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开门炮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平安、财源滚滚。

4.守岁:长沙农村地区在年三十晚上,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男女老幼坐在炭炉边守夜。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吃猪脚萝卜守岁。

5.初一早晨拜天行、天地神明:家家于鸡叫的时候起来,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然后人厅堂,点着香烛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择吉时向吉方三揖,或向四方揖拜,祈求新年方方得利。

守岁地方特色,守岁民俗特色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闽南地区地方特色的民俗有哪些?

每月的初二,十六要拜拜,保平安,好生意。

每年的除夕夜吃团圆饭,发红包,看节目

每年的初一走亲戚拜年,大家新年好哈。

守岁地方特色,守岁民俗特色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年的正月初九家家户户都要拜天公。

每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很隆重的拔拔灯。

每年的5.5端午节都要包粽子拜拜。

每年的7夕都要包“糖果”拜。

每年还有各个地方的“佛生日”

等等......

闽南的习俗

1、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

2、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

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贴春联

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4、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60年代过年特色风俗

60年代的春节习俗和我们现在没有多大区别,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守岁地方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守岁地方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