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特色 > 正文

地方特色大鼓,地方特色大鼓舞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方特色大鼓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地方特色大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请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处?
  2. 乐亭秧歌特点?
  3. 具有河南特色的说唱音乐有哪些?

请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处?

在古代。

1、作用  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是打击敌人、驱除猛兽的号角和武器,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古代常把鼓作为一项最隆重的礼仪,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说,古代帝王的仪仗队用鼓多达120面。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之上。  

地方特色大鼓,地方特色大鼓舞蹈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简介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  

3、原理简介  鼓是膜振动乐器,它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将动物的皮革先加以张力后蒙于鼓框上,然后用钉固定,经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发音。鼓身是鼓的共鸣体,用木制成,多呈圆筒形,有的鼓身中部装有鼓环,用以穿系鼓带或作为提手,鼓环有两个或四个的,鼓环上并有圆形或六角形的鼓泡,用来保护鼓身,使其不受鼓环磨蚀。 在现代 1.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货郎招揽生意等都要击鼓。

乐亭秧歌特点

      乐亭秧歌是乐亭县流传范围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民间传统舞蹈,是我国北方四大秧歌之一。乐亭地秧歌又分为“大场秧歌”和“打场秧歌”。清光绪以前,主要是以跑队形的大场秧歌为主,到宣统年间,打场秧歌逐渐增多。大场秧歌又有“串街”和“打场”两种形式。串街秧歌是沿街串巷进行表演,动作简捷,注重整体效果,气氛热烈红火,伴奏曲牌一般使用平缓的中板,常用队形有“***”“二龙出水”“二级登楼”“编花寨”等。打场秧歌是在广场表演,又有“大场”“小场”之分。“大场”表演动作与串街时基本相同;“小场”又称“小出子”,主要表演有故事情节的节目

地方特色大鼓,地方特色大鼓舞蹈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乐亭秧歌的动作丰富多彩,舞蹈时主要以扇子和手绢为道具。多年来,秧歌艺人们创造了十分丰富、美不胜收的舞扇和舞绢的动作,以及“俏步”“弹步”“闪腰”“绕肩”“扭头”“颠点头”等有突出个性的步法和舞姿。舞蹈与音乐的默契配合是乐亭秧歌的突出特色。常用的伴奏乐器一般为唢呐、大鼓、铙钹等。乐亭地秧歌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每当逢年过节、喜迎丰收,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到处都可以听到秧歌的锣鼓、唢呐,到处都可以看到秧歌表演的人群。据初步统计,乐亭全县约有地秧歌队伍300余支。每年春节,乐亭都要举办声势浩大的地秧歌巡演,邀请全县各镇乡的秧歌队汇集到县城进行演出,每场都会吸引数千名观众前来观看,甚至还有周边县市的游客慕名而来,成为了乐亭一道年俗风景。

具有河南特色的说唱音乐有哪些?

具有河南特色的说唱音乐有风靡大河上下传唱大江南北的豫剧,另外还有曲剧,越调,河南梆子,河南坠子。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河南豫剧,它的曲调既高亢激昂又婉转动听,深深根植在中原这片沃土,它又随着河南人的迁徙流传到了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

地方特色大鼓,地方特色大鼓舞蹈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州大鼓: 又叫说书,演唱者一手击鼓,一手击钢镰,有说有唱历史悠久,大鼓的鼻祖***传到光山就叫光山大鼓。大鼓艺人全靠说和唱表述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素有“单凭一张嘴吸上千百人”之说。光山大鼓艺人自编自唱新书《王二嫂赶集》、《肖志叔翻身》,但总的还是以说古书为主。1984年统计有职业、半职业说书人310人仍在光山活动

大调曲子 大调曲子追求高雅、大方,因此,演出时往往要求遵循一定的准则。大调曲子的活动一般不敬神烧香,相传大调曲子信奉儒教孔子,注重知识性,讲究礼义。其他曲种往往被人瞧不起,惟独大调曲子能登大雅之堂,按南阳方言叫“能坐客房台”,即能坐在堂屋里唱。所到之处,主人必须盛情招待,不能慢待,外地人和其他剧种、曲种的人员对大调曲子都有很高的评价,汉剧著名老演员汪阳生曾说过:“一生中走南闯北,见了那么多剧种、曲种,惟独大调曲子曲牌繁多而严谨,既高雅又大调曲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方特色大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方特色大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