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方特色锅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地方特色锅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金嘴锅盔
沙坪坝知名的金嘴锅盔,之所以无法切成两半,是因为它是像汉堡一样,中间夹杂着类似夫妻肺片的一些东西,是散的,根本无法切。 三峡广场的金嘴锅盔只记得开了很多年,每次去沙坪坝必买。
军屯锅盔
另一种锅盔是长这个样子,这种稍微硬一点,是可以切的。跟烧饼有点像,它有种千层饼的感觉,分牛肉和鲜肉两个口味,馅儿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个好吃的点在于,皮是千层的,一层一层脆的掉渣,馅儿有一种非常香的香味,口感带点特别的香料辣。 这种锅盔起源于四川军屯,所以名字就根据地名来了,叫军屯锅盔。我每次看到都会买,太香了。
锅盔(英文:guokui),又叫锅魁、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及甘肃省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
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
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泾阳锅盔.武功县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扶风县锅盔,凤翔县锅盔,西和锅盔。
锅盔是陕西南部四川北部的一种家常美食,特别好吃,陕南和川北就是这样,两个地方一个四川,一个陕西,但是生活习惯,地方语言基本一样,这些地方按说地理位置隔着秦岭又不是一个省,但就是这样,比如锅盔,陕南人非常喜欢,而川北人也同样喜欢。
1、原 料:面粉5kg(用水2kg)、碱面30g。酵面夏季350g,冬季750g,春秋季500g。
2、按季节掌握水温,先和成湿面块,放在案头上用木杠压,边折边压,压匀盘到,然后切成两块,分别加入酵面和碱水再揉压,视面的软硬程度,如面软可加些干面再压,直至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用温布盖严盘性。
3、把面块分成每块重约600g的面剂,推擀成直径约22cm,厚3cm的圆形饼,上鏊勤翻转,俗称“三翻六转”,烙得火均匀,皮色微鼓时即熟,周围并有菊花形的毛边。
彭州军乐镇。
军屯锅盔和四川另一名小吃肥肠粉是绝配,几乎卖肥肠粉的店都会有军屯锅盔,牛肉的、猪肉的,基本就是这两种口味,其实味道差别不大,大概是为了满足有些人不吃猪肉的习惯吧。
以前在报社上班的时候,有一女同事非常好军屯锅盔,经常下午饿了不是点下午茶,而是一人来一个军屯锅盔。
一般去肥肠粉店里吃锅盔,老板都会把锅盔分成4小块。
军屯锅盔,是四川省彭州市的名小吃。彭州市以前叫彭县,军乐镇以前叫军屯乡,旁边有条马牧河,三国时期蜀军放马于此,故称马牧河。相传行军打仗干粮容易腐烂霉变,于是将干粮用油酥干,方便保存。渐渐地就有了锅盔这个名词。
当然是彭州军屯锅盔三,成都人最早的聚居地就是彭州,因为彭州依山傍水的,很适合早期游牧民族从山中迁移到陆地的过度的环境。几千年后才逐步向成都靠近,老百姓由于要常常去放牧,彭州气候夏天又潮湿,所以他们发现用菜油来煎炸面饼后,面饼的存放时间更长,吃起来更香,后有蜀军住驻扎在彭州的军屯,他们命令部队粮食学习老百姓的做法,无论什么节气都适合吃,因此军屯人民全体都做油炸面团再用柴火烤,后来催生了锅盔,尤其以军屯锅盔为最正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方特色锅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方特色锅盔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lskw.com/post/1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