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特色 > 正文

侯马地方特色,侯马地方特色美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侯马地方特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侯马地方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侯马博物馆镇馆之宝?

侯马博物馆镇馆之宝?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最大者长32厘米、宽3.8厘米、厚0.9厘米,小型的一般长约18厘米、宽不到2厘米、厚仅0.2厘米。玉石片上的文字为毛笔所写,字迹绝大多数为朱色,少数为黑色。

侯马地方特色,侯马地方特色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盟书字体小如豆粒,不清晰,再加上数量多,不好整理。”张守中曾负责临摹盟书标本,他通过大量书法实践,总结出侯马盟书的书法艺术特色为形体古雅、变化繁多,属大篆体系。“盟书艺术是一片沃土,有待更多有志者去耕耘开发。”他说。

已故的古文字学家张颔当时受命整理研究侯马盟书。他的儿子张崇宁回忆,由于盟书字迹不清,父亲常在100度灯泡下,借助四倍、六倍、八倍的放大镜看,工作几个小时到院里休息一下,返回来再看,还把研究结果仔细记录下来,取名《盟书燃犀录》。

他们的努力下,一千余件盟书临摹发表656件。据张颔考证,侯马盟书的主要内容是,主盟人晋国卿大夫赵鞅在索取“卫贡五百家”的***中,为团结宗族、打击政敌而举行盟誓活动。这场斗争拉开了三家分晋的序幕。

侯马地方特色,侯马地方特色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主盟人的身份存有争议,但侯马盟书最早的记录还是跟赵鞅有关。”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谢尧亭说。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告诉记者,春秋时期流行“盟誓”,“盟书”也称“载书”,一式两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入水中。一些文献资料中谈到盟誓,但没有出土实物,侯马盟书的出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到底是谁的盟誓?答案仍在探寻

侯马地方特色,侯马地方特色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中,侯马盟书十分特别。仅就其中某一件而言,它体量较小、外观不突出,但是这一由5000余件玉石片组成的先秦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学术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出土以来备受海内外学界重视。

山西侯马古文化遗址是春秋晚期晋国都城遗址,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1966年,该遗址出土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被称为“侯马盟书”,经专家学者研究,认为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亦称“载书”。出土盟书的遗址亦被称为盟誓遗址。

据山西博物院资料介绍,考古人员在40多个祭祀坑内共计出土侯马盟书5000余件,可以辨识的650余件,总字数3000余字,除去重复的字,单字近500个。其形状有圭形、圆形及不规则形,又以圭形为主,最长者32厘米。侯马盟书的内容可分为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诅咒类、卜筮类等,其文字一般是用朱笔书写在玉石片上,少数为黑色。

关于主盟人和盟誓时间,多数学者认为,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侯马盟书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具有重大意义。

侯马盟书被发现后,《文物》1966年第2期发表了张颔的《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文字》,介绍了这一重要发现。同期又发表了郭沫若的《侯马盟书试探》,指出这是战国盟书,“侯马盟书”也因此文而得名。自此,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持续展开研讨,侯马盟书的研究不断深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侯马地方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侯马地方特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