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浙江地方特色地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浙江地方特色地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凤飞苍南,虎踞平阳,
身体永康,心情乐清。
貌赛玉环,为人嘉善,
心境平湖,四季海宁。
结庐仙居,缙云祥集,
日出东阳,满室金华。
房绕丽水,户映常山。
屋有天台,春和景宁。
饮水青田(清甜),日日上虞(上鱼)。
浙江省辖下的地级市有11个,以下是每个地级市的顺口溜:
1. 杭州:钱塘江畔鸟语花香,美丽如画字里行间。
2. 宁波:奔腾浙江月湖灵,鱼跃龙门天下闻。
4. 绍兴:鲁迅故里越城名,酒香茶韵诗情长。
7. 金华:浙中繁华锦绣乡,永康鞋都名满天。
9. 台州:东海之滨渔港市,天台山上道法传。
金华永康市。
浙江带康的地方主要是金华市永康市,是金华是管辖的县级市,位于浙中低山丘陵地区,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
相传三国时吴赤乌八年,孙权之母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保安康”。之后孙母大病痊愈,孙权大喜过望,遂赐名为“永康”,并单立为县,1992撤县设市。
杭州市,诸暨市,东阳市,义乌市,临海市,温岭市,温州市,宁波市,楠溪江,余姚市,绍兴市,丽水市,金华市,衢州市,桐乡市,湖州市,丽水市,仙居市,平阳市,沧南市,庆元市,龙泉市,遂昌市,安吉市,乐清市,苍南市云和市,临海市,兰溪市,江山市淳安市,开化市,五大堡,瑞安市
题主这说法不准确,这个称呼应该全国各地都有。
宋朝初期开始在县境内乡村区域设乡,乡下设都,都下设保。
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推行王安石变法之一的保甲法,10家为一保,50家为一大保,500家为一都保。
元承宋制。
明朝,都保改称“都”,各都下计户编成图,设乡、里、都,都下图数不等。
清代与明代相仿,康熙元年(1662年),推行《均里令》,统一规定每都5个图,每图10个甲,每甲10家。每图设地保(保正)、庄书各一名,管理徭役赋税治安调解,为基层行政单位。
例清代乾隆五十年(1785年)浙江义乌乡、里、都划分如下:
一.崇德乡:3个里,崇德、青岩、义禽;3个都,一、二、三都。
二.缙云乡:3个里:缙云、永昌、修仁;3个都,四、五、六都。
三.龙祈乡:3个里:守顺、上甲、下甲;4个都,七、八、九、十都。
确实还有“都”这个行政称谓留存至今,以福建泉州市为例有永春县的一都镇,南安市的九都镇,八都乡(后改为向阳),洪濑镇境内有五都、六都的自然村。并且在地方微信公众号里各种推送里也经常有找找自己在几都的帖子。
“都”这个行政级别是元朝统治期间设置的,对应的是现在的乡镇级别。如果在网上考证很难,一般只有到县级的论述。
思考下来,自己的推断大概有几点:
1、元朝统治时间太短,所以这个称谓设置的时间也很短,能留存下来的机会太少。
2、元朝作为外族入侵,迅速占领了大片领土,语言隔阂又需要严密监控人口众多的汉族大面积区域,***用数字化分区更容易上手。
3、作为军政一体,并且没有经营王朝的经验,将大量人口按户口数再细分有利于管理。
4、闽浙在元朝后经历的战乱和人口变迁较少,又偏安东南山岭阻断,中央行政势力辐射减弱,可以较好的保留下各种早期的风俗和习惯,也包括“都”的称谓。
5、“都”的称谓有较好的传承载体,如泉州有些地区的“都主”被赋予神格,每年都有祭祀活动,隆重程度高于春节。
以上根据道听途说以及部分本地新闻讲解知悉,欢迎指正。
感谢畅品仙给出答案,明朝都甲里制度,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百度了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浙江地方特色地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浙江地方特色地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lskw.com/post/2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