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特色 > 正文

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性管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方特色文化保护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地方特色文化保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2. 关于保护家乡文化的做法?
  3.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哪些措施?

什么是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民族文化保护》中提出的“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目标而建设的,由于提出来是处于试验性阶段,因此各保护区当时暂定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待条件成熟时再正式命名为“文化生态保护区”。

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性管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保护家乡文化的做法

、发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作用,建立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为骨干的民俗文化保护力量,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能够长期限保存的媒介或数字化信息技术,对新兴县内的民俗项目进行全面展示。对其历史沿革、分布区域、传承谱系、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进行介绍。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保护各门类非遗项目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哪些措施?

贵州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多元性、原生性、完整性。这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丰富,特别是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最为突出。

如何保护好民族文化,使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县委书记杨秀锡代表提出了4个措施。 
一是重保护、抓立法,从政策上给予保证。2003年出台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黔东南自治州也相应颁布了《民族文化村保护管理条例》、《民族旅游村保护开发利用政策性标准》等一些地方性法规。不久前,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贵州省和自治州将按照《遗产法》的要求,对保护条例和认定标准做进一步修订。 
二是注重传承,加强开发。自治州这几年主要实施了“四个100”和“10个亿”的工程,“四个100”就是每年选拔100名民间优秀的民族人才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使之成为高级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才,每年对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人才给予补助,对100幢具有民族历史价值的典型建筑给予保护,对100个重点民族文化村给予保护。还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三是加大对民族文化保护利用的投入。贵州省属于欠发达的省份,但对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经费并不落后,省级财政这个层面,从2006年的1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300万元,各级财政都把民族文化保护列入预算,黔东南州对100名民族文化的拔尖人才每人给予3000元的补贴。 
四是引导各民族群众把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他们日常生活切身利益相结合,走一条保护与发展互补、互促的良性路子。这里面有一种成功的方式,就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贵州近几年来旅游呈高速增长的态势,应该是民族文化旅游功不可没,很多老百姓通过旅游这块走上了致富道路。下一步将继续利用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向海外推出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和贵州文化的影响力。

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性管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①开展普查,用现代化手段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和数据库;②制定标准,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探索动态整体性保护方式;④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⑥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⑦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教学宣传展示,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保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方特色文化保护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性管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