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特色 > 正文

国风地方特色漳州,漳州特色风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风地方特色漳州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风地方特色漳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俪出于哪首诗?
  2. 七绝古体诗你喜欢吗?
  3. 大家如何评价看待李叔同的一生?

俪出于哪首诗?

 "俪"出自《诗经》中的《周南·桃夭》。全诗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子孙。” 

七绝古体诗喜欢吗?

谢邀。

国风地方特色漳州,漳州特色风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喜欢七绝古体诗。起承转合,28个字短小精干表达心声,我的头条号学写新闻诗,就以七绝格式来写的,为美好生活加油。目前我刚起步,培养自己晚年的兴趣爱好。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学写七绝古体诗,首先遇到什么是平仄?弄不懂?我先上网购书,查资料,原来写古体诗词,要讲究平仄关系,写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诗,要按《平水韵》来创作,写词牌按《词林正韵》来创作。

如果我们想用普通话来写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诗可以先用普通话为基础的《新韵》试笔,推荐赵京战老师的《诗词韵律合编》里面收录了(《平水韵》常用字简表、《词林正韵》常用字简表、《宽韵》常用字简表《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表)和高昌老师编著的《玩转律诗绝句写作实用教程》挺不错的,能帮助我们入门并提高水平。同时,推荐黄莽主编的《当代诗词三百首•鉴赏》里面的诗词作品借鉴学习

国风地方特色漳州,漳州特色风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学写新闻诗是按照七绝的四个格式来创作的。这里例举其中二个格式的作品:

古绝是相对于律绝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古绝源于民间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在南朝,从乐府分枝出来的五言古绝,极其盛行,鲍照、谢朓、庾信等诗人,均是古绝句创作的大家。而至庾信则古绝发展已趁成熟。其对兴于唐代的五言律绝,有着很大的影响。记得老师曾说过,学五言律绝的创作,必需习五言古绝,否则,终难得其韵味。

以下这首,是魏晋时直接以古绝句命名的五言:

国风地方特色漳州,漳州特色风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绝句四首 其二(魏晋·无名氏)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七言古绝,相对发展较晚,又适逢诗体律化的梁陈时代,故对七言律绝影响甚小。使近体诗中的七言和五言呈现出完全不同风格。而基于七言古绝演变痕迹的模糊,我们也很难循迹学习,在创作上也常见因律化而失味。

古绝,字数行数与近体诗一致。但格律上尽管也遵循平仄交替,但要求并不严格,例如不讲求粘、对,也不受近体诗格律上的忌讳约束。而在用韵上可用平韵,也可用仄韵,而习惯上,我们也将用仄韵的绝句划入古绝之列。我们有时看到网友,指出唐诗中绝句不合律,实可归为古绝。

例如:三绝句(选二) [唐]杜甫

由衷的喜欢,它比屁不屁,味不味的散句乱语的白话现代诗规格多了。

可因为文底薄写不好,只能欣赏贤杰秀笔的才人所作。

知趣乐,却迟庸,

心怀敬慕索教浓。

仙德诲育痴人拜,

不见恩高有导从。

首先并没有七绝古体诗这种东西存在。

唐诗中既有格律诗,也有古体诗,古体诗也称古诗。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只有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古体诗一般只会注意用韵,而对于句数、每句字数、平仄、对仗、一韵到底等都没有要求。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蜀道难、高适的燕歌行、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就是古体诗,这些诗歌随心所欲不拘泥格式,但音调和谐适合吟唱。古体诗常见的有七言和五言这两种形式。

而格律诗中有七绝、七律,五绝,五律这几种形式。同时,区别于古体诗,格律诗又称为近体诗。

因此七绝一定是格律诗,而没有古体诗。

在格律是定型之前,古体诗中有古绝,但是在格律定型之后,为区别格律诗和古体诗,这类古绝一律被改成为五言和七言。

所以我们说没有七绝古体诗这种东西。

另外看下小编的写的四句短文,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句尾分别为非和香,查中华新韵押韵表,并没有押韵,所以不能称为七言诗,更谈不上七绝。

此外附上我本人写的一首七绝。请大家品鉴。

七绝《争》中华新韵

水自无言人未语,

问题:

作为古体的绝句来说,虽然不讲究平仄和一韵到底。但是押韵仍旧有些要求,绝句是不能换韵的,至少要押邻韵。题主的诗在押韵上有个小问题,就是第四句不押韵,无论古韵还是新韵,香和非都不是一个韵部,也不是邻韵。

不过从意蕴上,题主改的还是挺好。这首诗在押韵上略微改动一点会更好一些。

古体七绝很少见

以前和诗友聊过七绝的古体,古人做的五绝古体非常多,但是七绝的古体非常少。我们平时能够背诵的七言绝句基本都是近体诗(格律诗),很少有人能张嘴背出几首古体七绝。下面列出几首:

1、失黏的唐诗,有人也归为近体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失黏)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失黏)

2、出律的七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首句人出律)

大家如何评价看待李叔同的一生?

有些人的一生,在历史里书写***,故事经历了时间的冲刷,却流水依旧,碧幽生色,例如李叔同,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度流年,绚烂至极,至今为人所道,只是在人言里,他的故事始终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一如他的爱情,读来总是缠绵哀婉。

李叔同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经商世家,自幼天资聪颖,8岁熟读四书五经,13岁钻研历朝书法,15岁那年便惊才绝艳,名噪一时。自古少年多风流,尤其还是李叔同这样有才情的少年,自是不用说。他流连风月,花间酒肆里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也是在那时,他邂逅了名伶杨翠喜,一见倾心,再难自拔。年少的喜欢总是干净纯粹的,爱恋起来简单浓烈,花前月下,赏月谈心,李叔同对杨翠喜情根深种。只是造化弄人,这段初恋最终以杨翠喜无奈嫁做商人妇的悲剧结束。

杨翠喜

失去杨翠喜的李叔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郁郁寡欢,消极堕落的,为了让儿子忘却这段感情带来的伤痛,十八岁那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李叔同迎娶了俞氏为妻。由于这段婚姻一开始就带着强制色彩,所以李叔同不仅仅没有通过这段婚姻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反而更添苦闷。在愁苦之际,恰逢国家遭难,李叔同便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参与维新变法之中,然而,维新变法很快以失败告终,李叔同不得已只能携母亲妻子等人匆匆逃亡上海

李叔同饰演茶花女(左一)

上海是醉生梦死之处,李叔同沉醉其中,日夜宿于烟花巷柳之处,交友宴饮,赌书泼墨,他甚至粉墨登场表演京剧,他借用戏文里的悲欢离合,将凡尘俗世的荒唐、绚烂与黯败表现得淋漓尽致,用一副寄情声色的皮囊将自己寻找归宿的灵魂暗藏。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上世纪初留学日本,归国后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美术教师。面对国家山河破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境况,李叔同悲愤不已。失望之余,毅然剃度为僧,法号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他在1914年创作的歌曲《送别》成为经典流传至今。在近代中国,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的诗词书画,音乐皆是一流,并深深影响一代中国人,堪称***中的***。皈依佛门后,钻研佛学经典,佛学造诣极深。他解释的《心经》,是最好的译本,被世人广为传播。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艺术家,学者,高僧,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重大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风地方特色漳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风地方特色漳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