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方特色文化逐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地方特色文化逐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首先 地理位置交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发展的潜力,一个交通发达的位置意味着企业物流运输供应成本低,这样实际上是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的。同时交通发达意味着人才的流动性大,可以适当降低人力成本。为什么国家倡导长江经济带,珠三角开大区,中不崛起战略,重庆 武汉等,准确说是寻找交通枢纽地带,包括一带一路政策,首先是铁路运输撑头。打个比方,20世纪初徐州是很发达的地方 那个时候是作为枢纽,而现在由于其他几个枢纽的行程导致其定位没以前好 以前作为徐州,武汉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地理位置分析发展应该从交通网作为首要分析要素
我因为做过多年的咨询策划工作,对地域文化有所研究,也喜欢观察区域文化。并且也东奔西走跑过诸多城市,各种城市因为地理不同,特点不同,发展不同,有深刻的体会。就我的认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
首先是交通。一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交通发展状况。比如,如果地理位置优越,如在某区域的中心,就有可能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交通,想不富都难。
其次是气候。温暖宜居,就吸引人,地区活力也会强。比如广东、福建,比东北的经济活力强多了。现在不少的东北人移居到南方,特别是海南。
第三是开放。地理特点如果与外界交往方便,这里发展就快。如广州,居航运要道,古代就是商埠重镇。如果在深山中,与外界交流少,肯定封闭、保守,发展起来就慢多了。往往几十年变化都不大。
第四是文化。一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往往形成独特的文化心理。如广东客家人,因为古代从中原迁徙至此,山高路远,远离政治中心,天高皇帝远,福荫辐射不到,生活条件艰苦,反而养成了勤劳朴实的文化基因。再如广东潮汕人,因为辽阔的海岸线,祖祖辈辈与大风大浪打交道,养成了“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属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特点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入的,长久的。
关于地域文化,欢迎朋友们在评论留言交流
陕北文化既有黄土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游牧文化的特点,它是由陕北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有关中儒家思想的影子,也有道家文化的影子,北接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在陕北的小曲中表现都淋漓尽致
陕北文化是华夏文化体系中的支流,不能说是外来文化。安塞腰鼓完美诠释了这种文化的含蕴。
陕西的腰鼓闻各全国,安塞腰鼓借助电影《黄土地》更是扬名海外。
厚实的黄土高原上,一群身强力壮的陕北汉子头上系着白羊肚毛巾,身上挎着腰鼓,在旋、腾跃中敲击着大鼓,鼓声震天响,脚下黄土飞扬,贫瘠沉闷的黄土突然被一股强劲的生命力冲击起来,活跃起来。
看过电影《黄土地》的人都忘不了那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热血涌动的安塞腰鼓。这种鼓舞体现中华民族鲜活强劲的生命力,朴实憨厚像黄土高原一般的中国农民蕴蓄着的强大活力,借助鼓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门人回答一下。
笔者已经在广州工作生活10年,基本保持每月2次回江门生活的节奏。近年来的确见证了江门的不断发展。可以说,江门作为三线不足四线有余的城市(别喷,对比广佛顺等城市,江门目前只能说三线中下的水平了),江门依靠着珠三角“西大门”的地理位置,版图上有五邑地区的扎实产业基础支撑,近年来也承载了很多产业转移的利好,但又变得有点后劲不足。
广义上的江门涵盖了五邑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大市”,常住人口在2018年也达到了456.17万人。400多万人口是什么水平?就是“广东前十”的人口大市。
江门也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开通的广珠城际把江门纳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中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成为省内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大道、江顺大桥、广珠城际江门段、深茂铁路江门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或相继建成,区内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江门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发展空间广阔,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那么问题来了,有“地”也有“人”的江门,未来应该如何走呢?
一、说说江门的产业基础以及发展趋势
首先不以GDP论英雄,我们看城市的产业。江门在过去应该是农业大市,2000年后慢慢转型成工业,其中最大的莫过于高新区的成立,从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等方面,江门市在高新区可以说鼓足了劲头招商引资。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转变,江门学习的对象有周边的顺德和中山,但江门的基因有决定了它无法完全***顺德中山的工业化之类,只能走半农半工的产业化路子。因此从2000年前后到2015年这段时间,江门基本都是以承接中山顺德的产业专业以及吸收一些外资投资为主,例如劳力士、西门子等工厂就在江门江海区的高新区落户。而在2015年后,国家在楼市中提出了“去库存”的口号,于是随着货币化安置等棚改落地,很多江门的乡村人们有了购房的资本,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农民进城”,直接拉动了城市房价 消费水平。楼市和消费的崛起,在经济学上说是一把“双刃剑”,在拉动消费同时,也拉动了房价,导致人才流入江门的压力增加。当然,这情况也不是只有江门才有,其他城市也在发生。
二、近年来拉动江门发展的大事,即“江门大道”开通
路通才财到,让江门交通“瘫痪”了多年的江门大道建设,终于在2016年初陆续开通,而到了2019年中,江门大道的新会段也顺利完成并通车。江门大道可以说是近10多年来,对江门影响最大的一条路。这不是一条高速,而是一条连接江门、新会、珠海、佛山、广州的“快速路”,虽然时速限制在“80公里”,但这条城际交通直接连通了佛山到珠海3座大城市交通命脉,这条路不仅大大缩减了江门“五邑”之间的路程,还把与佛山、珠海等地的实现了“一路同城”的效果。在过去从顺德杏坛等地到江门需要60分钟,而走江门大道,只需要20多分钟即可,这几乎是同个城市的距离!当然,江门大道的作用也类似于广州的环城高速,也类似北京X环路,大大提高了城市运作速度,也把处在佛山和珠海之间的“江门”提供了经济的动力。而这几年还在兴建的江门高铁站也将在3年内开通,届时江门将成为珠三角连接粤西、广西甚至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集散中心!
三、对江门未来的一点个人看法
从2017年开始,因为大湾区战略的提出,江门也是其中受益者,当地***也随之推出了核“5+1”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即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和江门人才岛。或者说,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珠西枢纽,这可以说是笔者唯一可以看到的政策利好了。但目前最关键的一点是,江门的定位还不够清晰,既没有桥头堡的作用,也没有后花园的***,“四不像”的城市定位,让身处江门的企业也面临尴尬的处境。
综合来说,在未来江门依旧会面临产业发展定位的难题,城市化进程已经让农业基础不再后续,而大规模的产业外迁也让当地的产业经济出现发展乏力,因此,未来的江门的发展如何,应该是先解决“定位”问题,才有未来可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方特色文化逐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方特色文化逐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lskw.com/post/3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