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盐城地方特色地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盐城地方特色地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盐城是江苏省最大的地级市,因“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一座以盐为名的城市。其和盐有关的地名有:
- 盐马路和盐渎路:当地的公路主干道。
- 盐渎公园:市内最大的公园。
- 中国海盐博物馆:博物馆通过蜡像、雕塑、沙盘等演示手法,展现古代海盐生产的真实情景和盐民生活的文化场景。
- 西团、曹丿、便仓、三灶:这些是沿串场河沿线的源于海盐文化的数百处地名。
此外,盐城还有很多与盐有关的地名,比如范公堤遗址、草堰古盐运集散地、西溪盐仓监遗址、张士诚起义北极殿遗址、王艮“东陶精舍”遗址、海春轩塔、古庆丰桥、富安明代民居等。
盐城这一地名由来是有典故的: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卞团等。目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等6个乡镇,另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个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的
盐都”一词从字面上看为产盐之都,它可以指江苏盐城的海盐之都,也可以指四川自贡的井盐之都。但盐都一词主要还是指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盐都区位于江苏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盐都区行政中心驻盐都区新都街道,原与江苏省辖市盐城市市县同城(盐都区旧称盐城县),主要位于盐城市区南部,是盐城市南部新城区的组成部分。盐都区是中国江苏省盐城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面积1018平方千米,人口70万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盐城地方特色地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盐城地方特色地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lskw.com/post/3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