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东戏剧地方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山东戏剧地方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东有至少5个戏剧种类。
山东大鼓又称梨花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二三人伴奏。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唱词基本是七字句和十字句。演唱者右手执鼓槌,左手操铁(铜)片,边敲边唱。乐师以三弦伴奏。
柳琴戏是山东省的传统戏剧。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柳琴戏的唱腔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徵调式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
五音戏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传统戏剧,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五音戏表演时一般是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较多。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嗓翻高,称为云遮月,曲调优美质朴,适于抒发多种感情。
茂腔是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的传统戏剧。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深受山东半岛居民的喜爱。茂腔中女腔尤为发达,给人以悲凉哀怨之感。茂腔共有140多个剧目,较完整的有108个,代表剧目有“四大京”、“八大记”等。
据统计,山东28种地方戏曲中,本土剧种24种,包括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五音戏、莱芜梆子、柳腔、茂腔、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枣梆、东路梆子(章丘梆子)、大弦子戏、蓝关戏、一勾勾(四音戏)、扽腔、王皮戏、八仙戏、鹧鸪戏、端鼓戏、坠子戏、蛤蟆嗡、渔鼓戏(道情戏)和柳琴戏;跨省剧种4种,包括京剧、豫剧、河北梆子、评剧。
山东地方戏曲在文化进程中,山东人民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富有“山东味”的艺术形式。人们从当地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并根据时代的风尚不断继承与创新,生产出各种戏剧、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人民在艺术活动中***、接受教育、了解历史,并从中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
山东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先后曾有几十个种类流行。被中国戏剧界称颂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古剧,其中的“东柳”就是山东的柳子戏
山东文化特色
1、山东方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资料,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2、山东宗教: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
3、山东饮食: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
4、山东曲艺: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戏剧地方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戏剧地方特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lskw.com/post/34251.html